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4月6日至4月19日,建筑工程学院2022级园林专业222名学生,在李芳辉、杜曲、陈观秀等7位专任教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双线并行综合实习。本次实习创新采用“苏杭沪人文线”与“湛江本土线”并行模式,将课堂教学与实地实践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在园林美学探索中深化专业认知,提升实践能力。
苏杭沪三地行:园林学子从名园古建到智能温室探寻造园之道
在杭州,师生们深入西湖风景名胜区、太子湾公园、亚运主题公园等标志性景观。学生们将《园林树木学》理论与实景结合,直观理解了植物配置的立体美学。从乔木、灌木到地被植物的层次搭配,四季景观的营造逻辑,让课本上的文字化作可触摸的生态画卷。特别是亚运主题公园智慧灌溉系统与传统园林美学的融合,更让学生们意识到,现代园林已成为科技与艺术的创新载体。
苏州拙政园与留园的古建测绘实践,让学生们在丈量曲廊尺度、临摹花窗纹样的过程中,深刻领悟“步移景异”的东方造园智慧。通过亲手操作全站仪等工具,他们不仅掌握了古建测绘的专业技能,更感受到传统园林中“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哲学意境,对空间设计的精妙把控有了全新认知。

学生进行古建测绘实践

学生在实践中探寻空间之美
上海辰山植物园的智能温室里,物联网技术驱动的精准水肥控制、环境监测系统,为学生们打开了园林科技的新视野。全息投影等数字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创新应用,更让他们惊叹于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碰撞产生的无限可能,对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清晰认知。
立足湛江沃土:园林学子深入田野解码本土景观设计的实战智慧
与此同时,陈涵斌、李威两位老师带领74名学子深耕湛江本土。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螺岗小镇研习田园综合体规划,于孔子文化城探寻礼制与园林的空间交融,在湖光岩火山地貌区学习生态修复策略。从岭南骑楼建筑特色到热带植物配置,从历史街区活化利用到滨水生态治理,他们立足地域气候与文化特色,系统掌握了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中的景观设计逻辑,真正实现了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进行规划实践
此次双线并行综合实习是建筑工程学院“实践育人”教学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将课堂延伸至园林实景现场,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为期两周的实习中,不仅加深了对园林专业的理解,更明确了作为新时代园林人的责任与使命。未来,建筑工程学院将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园林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城乡环境美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