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智慧之光
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个人名片
基本信息:陈俨,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建筑施工安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讲授课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竣工验收与资料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等。
课堂创新——让知识扎根实践土壤
“专业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要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工程场景。”这是陈俨老师在教学中始终坚持的理念。在他主讲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建筑工程安全》等课程中,传统教材、PPT及多媒体资源仅作为教学基础,更多课堂时间用来解析亲身参与的工程实践案例——从项目施工难点到安全管控细节,用鲜活经历帮学生打通“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壁垒。
为让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他坚守“资讯时效性”原则,时刻关注行业新技术、新管理手段。通过与行业专家交流、参与企业授课等社会服务活动,他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并第一时间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反馈至课堂。结合实际应用案例为学生讲解,助力他们毕业后能快速适应行业新需求。
产教融合——架起校园与市场的桥梁
作为从行业一线转型的教师,陈俨老师对产教融合有着深刻理解。他直言,当前高等教育的最大痛点在于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专业设置盲目跟风,教学投入忽视企业实际需求,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职场。为打通校园与行业的壁垒,陈俨老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通过为企业授课、参与技术咨询等方式,持续更新行业知识库。“给企业培训时,发现他们在绿色施工方面的新需求,我会立刻整理成教学素材,在课堂上告诉学生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这种“从企业需求中来,到课堂教学中去”的模式,让教学内容始终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
“新工科背景下,教学范式必须从知识教学转向技能教学。”陈俨老师认为,实现这一转变需“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职业技能培养,让教师“懂行业、通实践”,真正把握行业前沿;另一方面要更新教学设备,让教学场景与行业实际接轨。而他自身,则身体力行地成为校园与市场间的“桥梁”——将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融入教学目标,用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培养他们务实踏实的工作态度,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

“扎实、灵活” 是陈俨老师教学理念的核心关键词。他认为,专业基础知识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根基,必须让每个学生牢牢掌握;但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调整讲授方式,将复杂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在人才培养中,他尤为看重学生主动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教的是基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才是成长的真正契机。”他常对学生说,只有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成长。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与亲和的态度,陈俨老师与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代沟,课上是严谨的老师,课下是能聊前途、学业甚至本地美食的朋友,微信里的高频互动让师生关系愈发紧密。

未来展望——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谈及心中的“理想大学教育”,他眼中满是期待:“学生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学校能尊重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对于有志于学术或职业发展的青年师生,他的箴言朴素而有力:“既要认清自我,也要洞察社会需求。不怕进展缓慢、不怕偶有失误,持续积累远重于一时爆发。”从行业一线到三尺讲台,陈俨老师用自身经验与热情,诠释着当代大学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为培养契合时代需求的建筑人才默默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