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年班级成绩第一、22项荣誉加身、第十四届‘挑战杯’省级银奖……”翻开免费观看已满十八岁电视剧动漫版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吴柔朗的履历,一连串亮眼成绩令人瞩目。这位共青团员,从初入校园的懵懂学子,成长为能在竞赛中独当一面的团队队长,再到荣获国家奖学金的优秀典范,她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学校“守正敏行”校训的指引,更得益于“课赛结合、实践育人”培养体系的滋养。
成长故事:在学校搭建的舞台上逐梦前行
与专业结缘:从热爱到深耕
“选择会计学,是因为对金融数字的喜欢。”吴柔朗笑着回忆初入学时的选择。真正让她坚定专业方向的,是学校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初级财务会计》的‘情境教学法’让我印象深刻,老师将企业真实业务转化为课堂案例,我们在模拟实操中理解会计分录的逻辑。”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让她迅速喜欢上了这门看似枯燥的学科。
学校提供的资源加速了她的成长:图书馆的会计实务资料帮她攻克难题,每天对外开放的自习室见证了她的奋斗身影,专业导论课上老师对行业前景的解读,让她早早制定了“考取证书—参与实习—深耕领域”的三步走计划。“正是这种清晰的培养路径,让我连续四年保持班级第一的成绩。”
在实践中淬炼:从理论到实战
大二那年,经老师推荐进入学校财务处实习的经历,成为吴柔朗成长的重要转折点。“整理发票、编制固定资产底稿时,才发现课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差距。”她坦言,是财务处老师的“传帮带”让她快速上手,而学校“实习复盘会”上的案例分析,更让她将零散经验系统化。这段经历不仅让她顺利通过初级会计资格考试,更让她在后续竞赛中能精准把握财务实务要点。
学校的“竞赛孵化机制”为她打开了新天地。从第十届“会计技能比武比赛”二等奖,到第十四届“挑战杯”省级银奖,她的竞赛之路步步攀升。“记得备战‘挑战杯’时,学校专门邀请企业家指导商业计划书撰写,实验室开放让我们随时可以讨论修改。”最终,她作为财务板块负责人协助完成3万字计划书,荣获省级银奖,“这种‘课堂学习—竞赛检验—实习巩固’的闭环,是学校给予我们的最好礼物。”
于服务中成长:从个体到团队
作为会计学院就业协助中心助理和辅导员助理,吴柔朗在服务师生中提升综合能力。“协助组织招聘会时,老师教我们如何对接企业、整理就业数据,这些组织协调能力在后来带领竞赛团队时发挥了大作用。”她协助的“温暖回家计划”志愿活动,联动200余名同学为返乡学子提供服务,获评“优秀志愿项目”。
学校的“志愿服务积分制”让她的付出有了回响:“参与三下乡调研时,学院为我们配备专业指导老师,从问卷设计到数据分析全程把关,让我们的‘荔枝产业调查报告’真正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参考。”这些经历,让她对“会计学不仅是记账,更是服务社会的工具”有了深刻理解。
经验分享:善用学校资源实现高效成长
“专业课笔记要用不同颜色标注考点和易错点。”吴柔朗分享她的学习秘诀,“学校的‘思维导图学习法’培训帮我搭建知识框架,《中级财务会计》等核心课程的配套练习册,是巩固知识点的利器。”
她特别强调利用碎片化资源:“‘会计技能实验室’的模拟系统可以随时练习,老师录制的微课视频帮我攻克了税法难点。这种高效学习法,让她50门课程中有38门达到90分以上。
“从校级竞赛起步,逐步积累经验很重要。”吴柔朗建议学弟学妹关注“会计学院竞赛通知群”,“像‘科云杯’‘CMAU’等赛事,学校会组织赛前培训,指导老师会逐页修改参赛作品。”她在CMAU全国大学生市场研究与商业策划大赛中斩获省级三等奖,正是得益于这种系统培养。
对于团队协作,她深有体会:“学校教的沟通技巧,让我在担任队长时能协调不同意见。记得准备‘挑战杯’时,我们每周在学校创客空间讨论,那里的白板墙和投影设备帮我们理清思路。”
实践拓展:盘活“实习+志愿+调研”多元平台
“大二的财务处实习是我的‘觉醒时刻’。”吴柔朗建议主动关注学校以及企业的“实习信息网”,“老师推荐的实习岗位更贴合专业,实习结束后的‘校企双评’机制,能客观评估我们的表现。”
感恩寄语:在学校的沃土上绽放光芒
“国奖证书的背后,是学校提供的无数平台。”吴柔朗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免费观看已满十八岁电视剧动漫版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是‘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吴柔朗望向窗外的校园,眼中闪烁着光芒,“这里的每一个平台都通往无限可能,只要你肯努力,就能在热爱的赛道上跑出自己的精彩。”
从选择会计专业的初心,到深耕领域的执着,再到服务社会的担当,吴柔朗的成长轨迹,正是免费观看已满十八岁电视剧动漫版“以学生为中心”办学理念的生动缩影。在这里,无数像她一样的学子,正乘着学校搭建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