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

左一:202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班 黄子健
右一:202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班 陈继淇

202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班 何俊峰

202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班 丘志彬

202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班 龙芝富
图1 团队成员照片
所获奖项:
2024年第十一届广东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

图2 2024年第十一届广东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证书
获奖感言:
我们的仿生蝴蝶项目在创新设计方面颇费心思。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深入探究蝴蝶的飞行姿态以及翅膀振动原理,创新性地设计出一款扑翼机构。该机构由齿轮组、连杆机构构成,并借助柔性连接带动前后翼传动,能够实现翅膀的周期性扑动,使飞行器的飞行更为灵活。为了让仿生效果更贴近自然,我们还反复调试翼面弧度与材料韧性,只为在每一次扑动中还原蝴蝶的轻盈与灵动。这些创新的实现,离不开团队成员无数次的草图修改与实验测试,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我们对机械设计的热爱与执着。
而这份坚持的背后,始终有师长们温暖而坚定的支撑。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每一次遇到技术难题,每一次对设计方案产生困惑,刘军库老师和陈华智老师总是第一时间出现。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我们答疑解惑,给予宝贵的建议和方向指引。无论是对设计原理的深入剖析,还是对制作工艺的严格把关,老师们都倾尽全力。没有他们的耐心指导和无私奉献,我们很难在重重困难中坚持下来,更无法取得今天的成绩。
竞赛成长故事:
我们团队的成员都来自机械创客协会,刘军库老师是协会的指导老师,他十分鼓励我们参加这次比赛。会后的一次讨论中,黄子健同学一句“要不试试?”让我们一拍即合,当即组建团队参与本次大赛。之后我们和刘军库老师深入讨论,最终决定挑战仿生蝴蝶赛道。
刚开始制作时,我们完全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下手。只能一遍遍翻阅网上的资料,从仿生机械的原理到蝴蝶翅膀的结构,一点点啃下来,才慢慢有了大致的方向。靠着不断学习摸索,我们制作出了第一代蝴蝶模型,可它根本飞不起来,翅膀扑动几下就卡住了。
但我们没气馁,一次次拆解、修改、重组。记得有次为了让翅膀更灵活,我们尝试了五种不同的材料,从轻薄的塑料膜到尼龙膜,每次都要重新裁剪调整合适的翅膀大小。黄子健同学总在大家累的时候开玩笑:“说不定下一次就飞起来了”。就这样,在无数次失败和迭代后,我们终于做出了一个像样的、能扑腾着飞一段距离的蝴蝶模型。

图3 第一代蝴蝶

图4 比赛答辩现场
对学弟学妹们的经验分享:
学弟学妹们,如果你们也想参加这类比赛,作为过来人,想跟你们分享几点实在的经验。
组队时,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很重要。我们团队都是机械创客协会的,平时就常一起交流,默契度高,合作起来更顺畅。所以你们可以从社团、班级里找兴趣相投的人,这样沟通和配合会更省力。
刚开始接触项目时,别害怕迷茫。我们做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下手,大部分都是源于某一个念头,就干下去了,这时候就需要多查资料、多学习就很关键,网上有很多相关的原理和案例,一点点啃下来,慢慢就有方向了。
遇到问题别轻易放弃。我们的第一代蝴蝶模型根本飞不起来,试了好多次都不行,但大家没气馁,一次次拆了改、改了装,换材料、调结构,慢慢就有了进步。记住,失败很正常,重要的是从失败里找原因,不断迭代改进。
还有,要多向老师请教。刘军库老师从我们组队到项目推进,一直给了我们很多指导,帮我们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学校的实验室、资源也要好好利用,这些都是我们做项目的坚强后盾。
寄语:
参赛不只是为了获奖,过程中的成长更宝贵。大胆去尝试,哪怕一开始做得不完美,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祝你们都能在比赛中有所成长,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