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田垄间的记录者,是政务窗后的勤务员,是讲台上的解题人。她用三年时光,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发光的诗行。今天,让我们一起翻阅国奖获得者罗均如的“成长手记”。
人物简介

姓名:罗均如
班级:22级汉语言文学8班(现任班长)
在校荣获荣誉共1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校级12项、院级1项,包括但不限于:
2023-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
2023-2024学年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金
2024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全国决赛专业组优秀奖
2024年“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校一等奖
2023年“立志 修身 博学 报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比赛校一等奖
2023年“外研社·国才杯”英语写作大赛免费观看已满十八岁电视剧动漫版校二等奖
累计志愿时长140小时,积极投身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微光成炬的三年
三年来,罗均如以躬身实践丈量成长的厚度。从大一加入三下乡“小青柑实践团”深入田间调研,到大二在政务实习中协助处理基层事务,再到大三赴镇中心小学支教的课堂实践,她始终以行动回应时代的召唤。

在乡村振兴调研中,她以笔为犁,走进农户家中记录产业发展现状,撰写调研报告与新闻稿件;在政务岗位上,她以高效的“上传下达”能力统筹文件流转与活动筹备,成为师生沟通的可靠纽带;在乡村课堂里,她以心为灯,结合专业所学为五年级学生设计互动式教学方案,用耐心与创意点亮孩子们的求知目光。
这些实践不仅锤炼了她的组织协调、文字表达与临场应变能力,更让她在服务中沉淀洞察力,在协作中锻造领导力,在奉献中涵养同理心。从“实践小白”到独当一面的政务实习生,从课堂观察者到教育实践者,她始终以“知行合一”的信念,将微光汇聚成炬。
化日复一日的自律为习惯

在校期间,罗均如连续两年综测排名第一。这份卓越的背后,是她将自律内化为日常的坚持:课前主动预习教材重点,课后在图书馆潜心钻研;即使学业繁重,也坚持规律锻炼;闲暇时通过文学类视频丰富素养。
“她的优秀,从不喧哗。”同班同学这样评价:“学习上,她几乎每节课都提前认真预习,课后踏实做题,从未偷懒,这是最让我佩服的地方。”
这份认真不仅体现在个人学业,更延伸到团队协作中。小组作业里,她总主动承担最复杂的模块,当队友因历史知识薄弱陷入困境时,她会立即接手,以清晰分工与细致指导推动项目高效推进——正如小组成员所说:“她接下的任务,从不会让人失望。”
正是这种日拱一卒的坚持,让罗均如在学业、实践、服务间游刃有余,最终以综测第一的成绩,诠释了“优秀是一种习惯”的成长密码。
以赛促学,从容过渡

看着一张张获奖证书,罗均如回忆起成长的心路:“适应大学生活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参加竞赛,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丰富阅历。”
去年六月,她以《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参赛“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备赛时,稿件从初稿到定稿历经多轮打磨;练习中因卡稿陷入焦虑时,张汉波老师始终耐心指导,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帮她逐渐建立信心。
比赛前的反复改稿与演练,让她的表达从生硬走向自然。决赛当天,当她站在台上说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时,那些反复推敲的词句终于流淌得从容。最终,她以扎实的准备摘得一等奖。
在谦逊中绽放光芒

“事事做到极致”的标准,源于“返家乡”时难忘的一幕:在政府组织办实习期间,她看到年末的办公室工作人员连轴转——刚处理完党政会议筹备,又投入退役军人慰问事务,从文件核对到行程安排都严谨细致。“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工作态度深深触动了她,更激发了她提升自我的动力。
罗均如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波澜,却有着滴水穿石的力量。她的成长,是一次次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一场场挑战中沉淀的从容,更是平凡日常里始终向上的韧劲——于细微处扎根,在坚持中生长,终将绽放耀眼光芒。
面对国家奖学金证书,她更愿将这份殊荣归于“幸运”:“我遇到了一群倾囊相授的老师、一群并肩前行的伙伴,还有始终支持我的学校。”
作为班级班长,这份认真同样体现在工作中——为一次班会演讲对着电脑练习数十次,只为让内容更流畅、表达更生动……
致后来者,师姐手札

1.凡事预则立。小到作业,大到人生抉择,抢占先机是硬道理,别让拖延乱了方寸。
2.寻找自己的鼓点。大学是探索的黄金期,大胆尝试,深挖所爱。不必被他人节奏裹挟,倾听内心的声音,走出独特的步调。
3.试错是进阶的勋章。勇敢去闯,每一次突破都在为人生加码。学业之余,眼光放远,努力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笔尖耕耘烟火气,步履坚定自成诗。愿她带着这份星光,继续照亮属于自己的山河万里,前路漫漫,步履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