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一场“秘密”备考、一张写满八页的答卷——专业跨考的她,用松弛感打败了内卷,让我们走近这段充满智慧的考研之旅!

李月晴,2021级园林专业学生,成功上岸广东海洋大学畜牧专业
“任性”初心与钝感突围
李月晴决定考研的理由简单得有些“任性”:“反正有时间,考考也不亏。”在专科就读动物医学的她,一直保持着对相关专业的兴趣。在报考时,她直奔最熟悉的领域,最终瞄准畜牧专业。
与许多考生不同,她对考研难度几乎没有预设:“没想那么多,埋头学就对了。”这种“钝感”反而成了优势——没有过度焦虑,只有按部就班地行动。在校期间,她鲜少参与竞赛,将精力集中在课业与备考上,甚至期末实验也成了巩固专业知识的契机。

高效突击与“心理战术”
李月晴的备考周期仅有三个月。期间还甚至抽空出省旅行,通过亲近大自然来放松心情。复习上,她采用“抓大放小”策略:前两个月主攻高分值的专业课,最后一个月突击政治和刷题。英语基础薄弱的她,选择直接背诵往年真题;政治则通过大量刷选择题和背诵押题材料“速成”。专业课复习中,她巧妙利用备考执业兽医资格证时的教材,省去了重新适应新教材的时间。
备考资料多来自历年真题和学长学姐笔记,但她坦言:“资料不在多,能用透一本比囤十本强。”这种务实作风也体现在时间管理上——学累了就去校园湖边散步,看芒果树结果,“放松是为了更高效地回来学习。”她笑着说。
最大的挑战来自“孤独作战”。她几乎瞒着所有人备考,只有陈观秀老师知情。“怕不被支持,也怕失败后丢脸。”陈观秀老师深夜发来的鼓励成了关键支撑,尤其是那句“要盲目自信哦”的调侃,成为重要的心理支柱和强烈的自我心理暗示,让她在考场上完成超常发挥:八页答题纸全部写满,不会的题也通过“知识迁移”填满空白。
复试逆袭与“反焦虑哲学”
初试成绩远超预期,英语成为唯一遗憾:“如果多花点时间,或许能冲华农。”进入复试后,网络上的“恐怖故事”曾让她焦虑——直到真正面对考官时,她才发现氛围远比想象中友好。专业问答时,她甚至用幽默回应逗笑了考官。
回顾全程,她将坚持归功于“不留遗憾”的信念。偷偷备考反而成了一种动力:“考上了证明自己行,考砸了也没人知道。”每当分心,她就临摹字帖鼓励自己,或通过画画调整状态。
松弛感的力量
对于“考研是否值得”,李月晴的答案透着通透:“人生有很多路,能拼的时候拼一把,不行就换条道。”这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松弛感,恰是她的制胜法宝。
她给学弟学妹的建议同样务实:专业课是杠杆,要以最少时间撬动最大分值;英语要早下手;焦虑不如行动,天塌不了,要调整好心态;学习适量即可,该休息时就休息。”

李月晴的故事打破了考研的刻板印象。她的“反内耗”备考法证明:适当的松弛感,或许更能抵达终点。你向往什么,就向着哪里努力;你期待什么,就全身心地追寻。只要你不认输,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你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