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观看已满十八岁电视剧动漫版 免费观看已满十八岁电视剧动漫版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教师专访】谢秋兰——以植物为媒,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发布日期:2025-08-20    作者:谈诗咏    点击:

在免费观看已满十八岁电视剧动漫版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从园林专业教师到北部湾植物生态与景观研究中心的负责人,谢秋兰老师始终秉持“尊重个体差异,激活潜能发展”的教学理念,用热爱与坚守诠释着一名高校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建筑工程学院:谢秋兰

免费观看已满十八岁电视剧动漫版

基本信息:谢秋兰,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湛江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广东园林学会专家库入库专家。

所获荣誉:获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学生课堂优秀指导教师、科研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科研情况:主持完成省级以上项目5项,其他各类教科研项目30余项;已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参编专业教材2部。指导学生完成2项国家级、10余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省攀登计划、挑战杯等竞赛奖项10余项。

研究方向:观赏植物资源开发与应用;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从蔷薇到柠檬桉,以热爱浇灌科研之花

“植物是有灵性的,它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回应你的付出。”谈起自己的研究方向,谢老师的眼中闪烁着光芒。她的学术之路始于蔷薇,成于柠檬桉,一路走来,导师的引领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让她最终锚定了“观赏植物资源开发与应用”这一领域。

硕士阶段,师从中国“世界玫瑰大师奖”获得者王国良教授,导师常说,‘月季不仅是花,更是文化的载体’,这让我学会了从科学和人文双重视角看待植物。”她回忆道。博士阶段,在周树军教授的指导下,她开始探索观赏林木的遗传育种,并逐渐形成了“立足区域特色,服务地方需求”的研究思路。

谢秋兰老师走过许多城市,发现同一气候区域内的城市绿化植物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城市绿地呈现“千城一面”的景象,这一观察促使她将研究重点转向北部湾地区的乡土植物资源。为此,她带领团队创建了“北部湾植物生态与景观研究中心”,致力于发掘雷州半岛和滨海岛屿的特色植物,旨在推动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她强调:“我们不仅要研究植物,更要让它们真正‘活’起来,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免费观看已满十八岁电视剧动漫版 

带领教师科研团队野外

参加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

从课堂到科研,让思维在探索中跃升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学生的内驱力,让他们主动探索、勇于创新。”谢秋兰老师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问题导向”展开,她的课堂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温度。

在《园林花卉学》“嫁接繁殖”章节中,谢老师创新性地设计了“理论→案例→实操→创新”四阶教学模式:以嫁接原理与影响因素解析为理论基础,结合广东花卉产业实际案例对比分析不同嫁接方法的适用性,指导学生动手实践“T形芽接”技术,并共同探讨接穗-砧木基因调控的最新研究。2022级园林1班汤永青回忆道:“谢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惊喜,她讲解嫁接原理时,会拿出实物让我们观察接口愈合过程;分析案例时,会抛出问题引导我们思考。”她表示,这种闭环式教学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技能,更能有效培养其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2022级园林4班李健铭感慨道:“从理论到创新,老师用四阶教学法为我们搭建了完整的认知阶梯。她常说‘嫁接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创新的起点’,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们在传统技艺中寻找突破。”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名学生在谢老师指导下立项研究省级大创、攀登计划项目,并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

谢秋兰老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例如,她将“柠檬桉芳香油遗传变异研究”系统拆解为生态价值、康养价值、经济价值三大模块,并围绕这些模块构建了三个实践环节:测算湛江滨海绿化带的碳汇效益、设计“呼吸道健康廊道”植物配置方案、模拟“芳香植物+文旅”产业链三大环节。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刘晨玥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完成了毕业论文《不同种源柠檬桉叶芳香油提取方法及成分分析》,并荣获园冶杯国际竞赛荣誉奖。

免费观看已满十八岁电视剧动漫版

晨玥同学的园冶杯奖状

与学生大创团队野外调研后合影

免费观看已满十八岁电视剧动漫版

带领团队举办的校外实践成果展开幕

免费观看已满十八岁电视剧动漫版

《园林花卉学》课程的乡村科普行

从“平凡植物”到“文化符号”,点亮学生心中的光

谢老师认为,真正的教学,是带学生在平凡处发现星辰,在常识中看见革命。她的育人故事,充满了认知的突破与成长的惊喜。

1. 何锦燕:从“草坪杂草”到“文化载体”

2015级学生何锦燕最初认为线柱兰只是草坪中的普通野草。在院长的系统指导下,她运用AHP法建立观赏植物评价体系,量化得出“观赏价值中等”的结论,推翻了该植物“无观赏价值”的固有认知;同时,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结合古籍中“兰花象征隐逸”的意象,赋予线柱兰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创新设计“线柱兰苔藓微盆景”,探索文旅融合转化路径。

如今,何锦燕已任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树木园的科普编辑,持续致力于植物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2. 蔡晓怡:打破“单产至上”,发现茶园生态价值

2020级学生蔡晓怡曾片面认为茶园管理只需关注茶叶产量。在谢秋兰院长指导的省挑战杯比赛中,通过“乔木遮阴是否仅影响光照?生态链中害虫与天敌如何博弈?”等系列启发性提问引导她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当台湾相思树遮荫率达60%时,茶园节肢动物多样性提升19%,且鲜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有所增加。该研究成果被阳山茶业公司采纳后,实现每亩节约农药成本200/年的目标。

“谢老师教会我,农业不仅是生产,更是生态系统的平衡。”蔡晓怡说。

20238

晓怡同学获省挑战杯三等奖

DAC0

指导学生开展科研

1EDBF

张紫山同学省大创项目结项证书

在植物的世界里,播种未来

谈及未来规划,谢老师微笑道:“教育是一场漫长的耕耘,而我有幸能做一名园丁。”生活中,她是师生口中的兰姐、阿姨;学习和工作中,她是老师、导师、院长。对于有志于走向学术研究道路的青年教师和学生,谢老师给出了真挚的建议:“保持好奇,持续学习,善于总结,科学尝试,坚持不懈。学术道路上,不管是失败或成功,每一步都隐藏着收获。就像我们培育的每一株植物,看似平凡的成长过程都蕴含着生命的智慧。”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谢秋兰老师继续用她的热爱与智慧,培育着一批又一批“会思考、能创新、有情怀”的园林人。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教育城新坡路1号学院办公室电话:0759-3263727学生工作办公室电话:0759-326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