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大学生活

榜样风采

您的位置: 首页 > 大学生活 > 榜样风采 > 正文

【榜样力量・竞赛篇】深藏 bule 队:湛江校园里的 “虚拟绿茵传奇”—— 记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 Simuro 足球仿真赛道国一之路

作者:智能制造工程学院 初审:吴明兄 复审:陆舒茹 终审:韦发清   时间:2025-08-26   来源:    阅读:

一、团队底色:三个湛科人的跨界组合

深藏 bule” 的名字,藏着免费观看已满十八岁电视剧动漫版这三个准大三学生的默契 ——“bule” 既是代码世界里的蓝色光标,也暗合着他们在仿真足球赛场沉着控球的风格。

作为团队队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陈松同学,是团队的核心逻辑引擎统筹者。他不仅擅长将机械运动原理中的精密传动、力学平衡知识转化为算法逻辑,在推演虚拟球场攻防策略时,常以齿轮精准咬合实现动力传递类比机器人动作协同;更承担着团队方向把控、任务分配的职责,从备赛计划制定到突发问题协调,始终以严谨的机械思维串联起团队的每一项工作。

同样来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黄辉德同学,是陈松在技术层面的得力搭档,专注于机械结构与算法的适配性优化。在调试机器人运动轨迹时,他能从机械动力学角度出发,解决算法落地时的动作卡顿”“反应延迟等问题,比如通过优化关节驱动算法,让虚拟机器人的转向动作更贴合真实机械的运动规律,为陈松主导的核心算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王嘉琪同学,数媒专业背景赋予她团队视觉大脑的角色,不仅能将复杂的战术数据(如传球成功率、防守覆盖范围)转化为直观的动态图表,还擅长从视觉呈现和用户体验角度优化策略。当团队陷入技术瓶颈时,她常跳出纯技术框架提出创新视角,而她的创意方案也会在陈松的统筹下,与黄辉德的技术落地能力形成互补,推动团队突破困境。

三人因学校的机器人创新社团结缘,最初只是在陈松的提议下试试水参加机器人比赛,却在他的带领与三人的协作中,在 Simuro 足球仿真赛道的虚拟绿茵场上,踢成了国一战队

免费观看已满十八岁电视剧动漫版免费观看已满十八岁电视剧动漫版undefined

1 团队成员(上:2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4班 黄辉德

中:23数字媒体技术01班 王嘉琪

下:2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4班 陈松)

二、从零基础国一:虚拟绿茵场的逆袭战

起步:在湛江校园里摸着石头过河

刚组队时,三人对 “Simuro 足球仿真几乎一无所知 —— 陈松和黄辉德熟悉机械设计与编程,却对足球战术中的阵型排布、攻防转换一窍不通;王嘉琪擅长数据可视化,却对机器人决策逻辑里的路径规划”“目标识别等概念一脸茫然。第一次模拟比赛,他们设计的机器人像无头苍蝇:陈松编写的运动控制算法未适配球场边界参数,导致机器人原地打转;黄辉德调试的目标识别程序误将己方球门当作进攻目标,出现踢乌龙球的窘境。

那时候连角色分工都搞不清,团队回忆,作为队长,陈松牵头熬夜修改传球角度代码,反复调整机械臂运动轨迹对应的算法参数;黄辉德配合他梳理程序漏洞,我则拿着手绘的 4-4-2 战术板问能不能让机器人按这个路线跑,结果发现代码逻辑和战术构想根本对不上暗号王嘉琪笑着补充。

面对困境,陈松主动向指导老师刘军库老师请教,拿到了一沓往届比赛录像。在他的组织下,三人泡在学校工科楼的实验室里开启恶补模式:陈松啃起《机器人足球仿真算法》,重点研究如何将机械运动中的闭环控制应用到机器人的实时动作调整中;黄辉德结合机械设计知识,分析虚拟机器人的关节活动范围与战术动作的匹配度;王嘉琪自学运动轨迹分析软件,尝试用可视化图表拆解比赛中的攻防路径。晚上,陈松还会组织大家一起看世界杯录像,从真实球赛里扒攻防逻辑 ——“梅西的变向突破,本质是通过突然改变运动方向避开防守,能不能转化成机器人的动态避障算法?他提出的这个问题,成为团队技术突破的最初灵感。

转折:在省二的遗憾里攒出的进阶力

暑假备赛进入白热化阶段,湛江的高温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实验室裹得严严实实。在陈松的统筹下,团队形成了陈松负责核心运动控制、黄辉德负责战术执行适配、王嘉琪负责数据反馈的分工模式,带着刚成型的算法框架在线上参与省级选拔赛,最终拿到二等奖。

成绩公布时,三人围坐在实验室电脑前,气氛凝重。陈松攥着写满机械运动公式的笔记本,指节捏得发白:最后那场半决赛,要是防守算法里的紧急制动响应能快 0.5 秒,就能拦住对手的绝杀球。作为队长,我没做好参数优化的最后把关。他的主动担责,让原本低落的团队重新凝聚起来。

沉默许久后,王嘉琪翻出比赛全程录像,用红笔圈出 17 处失误;黄辉德则补充道:我们总在重复同样的错误,对手三次从左路 45 度角进攻,机器人每次都在同一位置反应慢半拍。此时,陈松突然提出:把核心控制代码拆了重写!这个决定虽冒险 —— 那是团队熬了两个多月的成果,仅机器人转向角度与传球力度的匹配参数就记满 3 个笔记本 —— 但在他的坚定态度与逐个突破问题的计划下,黄辉德和王嘉琪都表示支持。

当天晚上,陈松将省赛技术报告贴在白板中央,带领两人用蓝色马克笔标注批注。王嘉琪指着防守轨迹图说:对手每次都从这个角度切入,我们的机器人却总在同一位置反应慢半拍。这句话让陈松瞬间顿悟:算法缺的不是速度,是记忆’—— 就像机械设计中缺少故障记忆模块,无法从过往问题中优化性能。

接下来的一个月,在陈松的统筹推进下,团队重构核心代码:他亲自编写动态学习模块,通过实时记录对手的进攻路线、传球频率,让机器人实现自适应调节;黄辉德优化战术执行接口,确保学习到的策略能精准转化为机器人运动指令;王嘉琪开发战术热力图,用颜色深浅标注对手高频攻击区域,为代码优化提供直观方向。当修改后的程序第一次成功拦截老对手的经典左路进攻时,实验室时钟刚过凌晨 4 点,陈松看着窗外的凤凰树影,笑着对两人说:我们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645e34b1-ea56-4ca3-93f6-3e822013ac92

2 省赛获奖证书

登顶:国赛屏幕前的 “30 秒屏息

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的 Simuro 足球仿真赛道,汇聚了全国 60 多支强队。决赛当天,陈松带领团队坐在免费观看已满十八岁电视剧动漫版工科楼的实验室里,通过线上平台参赛,屏幕上的虚拟机器人穿着代表学校的蓝色队服,承载着三人的期待。

最后一场决战的对手,是连续三年进决赛的老牌强队。前 20 分钟,双方 0:0 僵持,陈松紧盯着代码后台的运动参数实时监测界面,一边把控整体战术节奏,一边提醒黄辉德:注意边路机器人的动作偏差,超过 5% 就及时标记。王嘉琪则在战术板上飞快标注对手弱点,实时向陈松汇报:对手中路防守密集,但边路回防速度慢,可尝试边路突破后传中。

23 分钟,陈松根据王嘉琪的热力图数据(对手边路防守频率仅为中路的 60%),果断决定改变策略 —— 放弃中路强攻,采用边路佯攻 + 中路包抄战术。他快速与黄辉德沟通,优化边路突破的运动算法;王嘉琪则同步更新热力图,辅助两人调整机器人跑位。最终,机器人连续两次突破防线,以 2:0 锁定胜局。

cb52e5e464a38e29b7a1b118ab16ebf0

3 Simuro仿真足球竞技界面

当裁判在屏幕上打出一等奖字样时,三人先是愣了 30 秒,随后陈松率先反应过来,与黄辉德、王嘉琪紧紧抱在一起 —— 实验室里没有其他观众,只有他们的欢呼声在房间里回荡。后来他们才知道,在陈松的带领下,他们成为该赛道今年唯一一支来自非双一流院校的国一队伍。

undefined

4 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一等奖证书

三、团队的绿茵密码:机械与创意的化学反应

独特的协作模式:作为队长,陈松主导制定了 “30 分钟切换制”—— 他和黄辉德讲算法逻辑时,王嘉琪必须用足球解说的方式复述,确保创意与技术同频;而王嘉琪提出创意方案时,需先用流程图画出技术实现路径,再由陈松统筹评估可行性,协调自己与黄辉德的技术资源落地。比如王嘉琪提议用热力图展示对手弱点,陈松会先梳理数据采集算法适配可视化呈现的步骤,再分配黄辉德负责数据接口开发,自己负责与核心算法的衔接。

实验室里的仪式感:每次重要模拟赛前,陈松都会提议去学校食堂买三个湛江特产木叶夹,边吃边说:赢了加餐,输了就当攒经验,我们一起扛。实验室的白板上,除了陈松写的机械运动公式、黄辉德标注的算法参数,还贴着王嘉琪画的卡通机器人踢球图,旁边是陈松加的批注:别慌,我们的机器人会思考,我们的团队更会协作。

来自对手的认可:决赛对手的指导老师赛后在线上交流时说:你们的团队很有凝聚力,尤其是队长(陈松),能把机械专业的严谨和数媒专业的创意拧成一股劲。你们的机器人有灵性,比如最后那场的边路战术,既要有精准的运动算法支撑,又要能从视觉数据中发现对手弱点,少了哪一环都不行,这离不开队长的统筹和团队的配合。

四、成长感悟:比奖杯更重的,是虚拟赛场外的收获

我们的胜利,是‘1+1+1>3’的最好证明,更是团队协作的成果。陈松感慨道,作为队长,我深刻体会到:我的机械严谨让算法站得住,黄辉德的技术适配让执行落得实,王嘉琪的数媒创意让策略活起来,缺一不可。跨界不是凑数,而是我作为统筹者,让不同专业的人用各自的语言翻译赢下比赛这个共同目标 —— 我从机械运动精度拆解,黄辉德从算法适配性优化,王嘉琪从数据可视化辅助,最终汇成同一个解决方案。

王嘉琪从看不懂代码到能独立编写简单的战术可视化程序,她坦言:是陈松队长和黄辉德把复杂技术翻译成我能懂的语言。陈松把‘PID 控制拆成调花洒水温,让我敢碰不熟悉的领域;更重要的是,他总能耐心听我的创意,再帮我对接技术资源,让我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价值。黄辉德则说:以前我只关注技术细节,是陈松让我学会跳出公式看全局’—— 他会提醒我算法要服务于战术,不是追求参数完美,这种思维转变对我很重要。而陈松也表示:作为队长,我学会了倾听担责。以前我习惯自己做决定,后来发现王嘉琪的创意、黄辉德的技术建议,能让团队走得更远。省赛失利时,我明白队长不仅要带大家冲,更要在受挫时一起扛。

王嘉琪发表获奖感言:这个奖杯属于免费观看已满十八岁电视剧动漫版的实验室,属于被汗水打湿的键盘 —— 上面有陈松队长写的机械公式、黄辉德改的算法代码、我画的可视化图表;属于我们三个从各说各话一个眼神就懂 365 —— 从最初陈松聊齿轮咬合我插不上话,到后来我能精准说出战术热力图需要哪些算法支持,我们都在向彼此靠近。Simuro 足球仿真教会我们:真正的智能,不只是机器人的算法,更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算法;而一个团队的成功,离不开队长的统筹引领,更离不开每个人的并肩同行。